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免费视频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-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-精品视频在线看

新聞動態

news information

探究弄個公眾號做副業的可行性

來源:書生讀財   •   2019/1/17 16:58:35   •   分類:行業動態   •   瀏覽次數:2552

我曾經在知乎上回答過「現在的實體經濟還能賺到錢嗎?」之類的問題,舉了我身邊的一個例子,有一個店面一直虧本但店長卻因寫公眾號賺到了錢。

于是有朋友問,她也想做個公眾號,現在還能賺到錢嗎?

我和她說,做公眾號就和做生意一樣,粉絲即用戶,你要提供給用戶服務或產品,用戶便能回報一定的金錢,既包括粉絲看完文章后給你的打賞,也包括廣告主給你的傭金。

但注冊一個號簡單,獲取用戶很難,在用戶少的情況下堅持下去更難,相比2016年,現在活躍的公眾號比當年少了90%,就是因為這90%的運營者都沒有堅持下來。

這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不以盈利為目的愛好寫作的一類人,但究其放棄原因,其實還是不能賺錢,不能賺錢就無以為繼,這是個根本問題,沒有人能在不賺錢的領域堅持太久,包括咪蒙。

咪蒙是自媒體界的奇葩,六年前的咪蒙還窮得叮當響,還在《南方都市報》做著自己的編輯工作,在新媒體逐漸興起、紙媒走向落寞的日子里,她還在以本名馬凌繼續做專題策劃;

她當時想了一個愛國的話題,采訪了各行各業的100個人,做了八個版面,最后卻沒發出來,咪蒙對傳媒徹底失望,次日拂袖而去,去追逐自己的理想。

她注冊了一個公眾號,只發了一條語音后,就全身心去開了一家影視公司,名為萬物生長,喊出「北有華誼兄弟,南有萬物生長」的口號,并向員工承諾說,不用發展太快,兩年之后上市就行了。

十個月后,公司破產了,咪蒙投入的400萬一分不剩,工資都發不出,她只能炒掉員工,為此哭了三天三夜。

2015年9月,負債累累的咪蒙重新打開了微信公號,她并沒有哭訴命運的不公,而是推送了這樣一篇文章:《女友對你作?你應該謝天謝地,因為她愛你》。

這篇文章內容符合新媒體傳播的輕快潑辣文風,以黑馬的姿態闖入公號領域,她寫了兩個月,就有了40萬粉絲,再寫了兩個月,就有了200萬粉絲。

10萬粉絲時她接到了第一個廣告,報價2萬,對方還到1萬5,幾個月后,粉絲漲了20倍,廣告費也漲了10倍,而且很快,她就能在報價后加個零。

拋開媒體人的身份來說,咪蒙的成功自然有其先天因素,但公眾號這個風口,也助長了不少普通人的成功,例如徐妍。

剛開始做公號時,徐妍走文藝路線,她的第一篇10w+是關于詩人北島的,后來她發現情詩更受歡迎,再后來她討巧地寫起了小黃詩,小黃文博主卻成了那段時間徐妍身上最顯眼的標簽。

但是靠寫詩詞以及小黃文賺不到錢,那時候的廣告主也不像現在這樣鋪天蓋地,雖然她有著可觀的閱讀量,但是對徐妍的經濟方面幫助并不大,她始終為盈利而焦慮。

到2015年下半年,徐妍病了,醫生的診斷是:中度抑郁,重度敵對。她不停地摔手機,摔壞了六七個iPhone,嚴重時甚至和粉絲對罵,病人狀態持續了一年。

深受抑郁病情折磨的她,3月的一個深夜用公眾號向粉絲們辭別,告訴大家由于身體原因將不再持續運營公眾號,沒想到留言里漫山遍野的全是安慰和鼓勵,徐妍擤了擤鼻涕,決定再試一次。

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選擇辭職做公號。而且對公眾號進行轉型,從情詩、小黃文、傷春悲秋,變成了口紅、包包、鞋子和衣服,但公眾號的名字不變,依舊是深夜發媸。

她把關于全世界從A到Z的包包的科普看了一遍又一遍,睡覺前也在背,醒來繼續記哪個包是什么名字,幾個月之后,她能認得所有的包包了。

轉型初期,粉絲不能接受,尤其是男粉,每天掉的粉比公號狗一周脫的頭發還多得多,甚至還要承受網絡暴力。但是,連自己都能戰勝的人,還有什么戰勝不了。

徐妍知道革命路上必須付出一定的犧牲,她索性將頭發染成赤橙黃綠青藍紫,帶領深夜發媸里一群年輕熱血的孩子,不回頭地向前走去,目前的深夜發媸公眾號,早已成了業內權威。

做公眾號難嗎?不難;做好公眾號才難,但只有能蟄伏沉寂的人才能成功,只有不畏挫折堅持下來的人才能成功。人生就是如此,對的路往往是艱難的路。

我2014年就開始寫公眾號,當時幾乎每個月才發一篇文章,而且幾乎都是抖機靈,但每篇文章都有幾百上千閱讀量,甚至還積累了10萬粉絲,可是,我不知道如何用公眾號賺錢,就放棄了。

后來我開始學習理財,然后帶著身邊的朋友一起理財,最后重拾公眾號,開始有序的更新文章,雖然還沒有成為日進斗金的大V,但是靠公眾號的收入,早就超越了我自己打工的收入。

寫公眾號就像理財一樣,投資理財,我們追求賺錢,但是不能追求一夜暴富;我們追求賺錢,但是不能追求一直都是賺錢,總有虧錢的時候;我們追求賺錢,但是理財賺不到大錢,賺大錢還是得靠被動收入——例如做個公眾號。

2017年騰訊發布的數據,公眾號數量已經超過2500萬,而月活躍帳號只有350萬。如果算日活帳號的話,我猜測應該不足150萬。也就是說,90%的公眾號都賺不到錢。

是不是跟股市的「一賺二平七虧」很像?各行各業都是如此,這是自然的法則,在羨慕別人成功之前,先問下自己:憑什么你是那10%?憑什么你不可以是那10%?

書生以前幫公司做的號,我接手時有20萬粉絲,但半年前有46萬,短短半年竟然掉粉大半,為什么?因為公司為了推廣賺錢,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,那就是內容。

公眾號的核心是內容,本質是文章的深度、作者的思想,以及你的內容能給讀者帶來的價值。如果本質的東西抓不住,想靠投機取巧去做,很難做長久。

我對自己就很佛系,粉絲可以增長慢一些,但是我的文章深度、對投資的見解必須每個月都要有進步,這也是我堅持去寫文章的初心。

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寫作,誰也不是立馬就能學會投資,堅持做下去就一定有進步,時間是你的朋友,某天你回頭看,也許你已經把曾經的同行者遠遠甩在身后了。

我中學時代開始選擇文科,那時候就立志要當一名作家,可惜當時的文章水平不堪入目,后來一直堅持寫,大學時就被好幾個文學網站簽約了寫手,雖然稱為專欄作家,但是比起真正的作家,我知道,還差的遠。

我一直相信時間的力量,只要是對的事情,我會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。比如每天都會寫點東西,每周至少推送一篇文章,每個月至少給粉絲提供一個可以投資的平臺,一開始我內心會叫自己堅持,但慢慢的,都變成了習慣。

有很多自媒體人擔心,如果有一天公眾號風口過去了怎么辦?大家都不用微信了怎么辦?

說實話我也擔心,但是擔心的多了現在反而又不擔心了,首先是你害怕的事情,不會因為的擔心與否到不到來,其次等我羽翼豐滿以后,即使公眾號真的不行了,我也有能力適應新的環境。

如果真的決定做公眾號了,那么就要選擇自己感興趣并且擅長的領域,微信后臺把公眾號的定位分為24種,而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號,最終的盈利方式無外乎兩種:打廣告和賣東西。

如果你沒有可以直接關聯的網店或實體店,就只能靠打廣告來賺錢了,而廣告費的多少,取決于你的文章閱讀量,市場價格是:閱讀量有多少,除于2就是你的廣告費。

所以如果你有10萬+的閱讀量,每篇文章廣告費收五萬很正常,一個月下來就有150萬了,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么層次,不如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,把閱讀量做到1000。

每天500元的廣告費,一個月下來也有一萬五,已經能超過市面上90%做公眾號的人了,公眾號領域有個梗,那就是新媒體行業月薪五萬是入門水平,公號小編被劃分成了普通小編和月薪五萬小編。

但是根據2017年年底新榜的調查報告,91%的新媒體人,月收入不足萬元。

接著上面的說,如果已經決定了某個定位的公眾號,一定要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東西,沒有價值的寧可不要推送,文采不好也沒關系,大家要的是信息是資源是干貨,不是一篇辭藻華麗的散文。

如果沒有干貨,說明你還得學習,做理財公眾號日久,我越發現自己知道的東西鳳毛麟角,我也無時無刻不在利用碎片時間去閱讀去學習,甚至還準備去考研去考證。

因為我真的把金融當成了畢生事業,我這輩子都不會再轉行了,我不想趁公眾號紅利期的時候賺一把錢就跑,我想靠金融一輩子為自己賺錢,我要學會抱著長期的眼光去做當下的事情。

所以回答題目的問題,現在做一個公眾號,一定能賺到錢,但是,這個人會不會是你,就要看你能不能堅持。

成功其實很簡單,堅持下去就對了,另外別急著成功,投資個P2P新手標還得一個月,買房賺錢也要一兩年,情侶還要走過三年之養才能踏上婚姻殿堂,你做個公眾號,想一朝成功,哪有那么容易。

人性都是急功近利的,但成功需要耐心守候;人性都是隨波逐流的,但成功這條路鮮有人陪伴;人性都是朝秦暮楚的,但成功卻要你一直堅持;人性都是貪得無厭的,但成功需要你學會取舍。

我見過不少做公眾號成功的人,他們曾挑燈夜戰,曾破釜沉舟,曾墜入谷底,就和萬萬千千普通人一樣,但在這幾年時間里,這批內容創業者終究成為了新媒體星空上的閃耀群星。

2012年微信公眾號誕生,六年前這只蝴蝶的起飛,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軌跡。

對于他們來說,公眾號是夢想照進現實過程中,最重要的催化劑。

我不知道這陣風還會吹多久,也不知道星星能閃爍多長時間。但可以預見的是,在每一個當下,都有新的傳奇在悄然醞釀

文章關鍵詞
公眾號
賺錢
可行性

上一條:新鄉網站建設、APP開發、小程序開發、微信開發

下一條:剖析微信小程序,逃離“克制”的陷阱

在線留言

*